作為湛江人,經常開車或坐車經過開發區的轉盤,在這里,有一座城市標志性雕塑——《風正懸帆》,俗稱“三帆”或“三把刀”。
湛江城市雕塑《風正懸帆》
《風正懸帆》建成于1990年,平時看上去規模不大,實際占地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高30米,雕塑主體是三面30米的白帆高聳入云,下面還有幾組不銹鋼造型配合。這個雕塑是廣州美術學院的教授設計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是雕塑界的代表之作,其含義有很多,我個人的看法是:
一、寓意湛江改革開放的氣勢
。當時的湛江已經改革開放,如同揚帆的航船,乘風破浪,突飛猛進,展現了湛江人“高掛云帆濟滄海,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大志和大氣。
二、寓意開發區的地位。湛江開發區成立于1984年11月,是國務院最早批準的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是湛江發展的領航之船,帶領湛江各區順風而上。
三、寓意“三區時代”的來臨。開發區的成立使湛江結束了市區“一個城市分兩塊”的奇怪現象,如今霞山、赤坎、開發區三個城區連接起來,就像三只并列的船帆,合力帶動湛江經濟發展。
不過,在民間,關于這個雕塑卻有不同的說法——
“湛江開發區的三帆雕塑,是因為八十年代有很多帆船愛好者在海灣的海面上劃船,三帆的含意是‘乘風破浪’吧!上世紀八十年代,湛江人張小冬曾獲得世界帆板冠軍!”
“三帆的寓意不明確
,造型藝術太簡單,還會誤會是“三把刀”,加上影響交通,應搬走。當時市區發展沒有現在快,汽車不多,還可以承受,現在車輛多了,易塞車。藝術雕塑可以放在海邊的位置上,底下再加上帆船。讓子孫后代回顧先輩不怕苦和累的精神?!?/p>
“這個設計不好,這叫陸地揚帆,旱地行舟,船都走不動,所以湛江這么好的地理位置一直發展慢。最好把它遷到海邊,這樣的帆才有用武之地?!?/p>
“三把刀,五行屬火,兇,周圍無一好過。應盡快拆除。風水不好,劈向海關,建成不久出了大案?!?/p>
……說法有很多,褒貶不一,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傊?,對于這個近30年的建筑,拆遷的呼聲一直都在,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動工。不過現在比以前好了,建了紅綠燈,重新規劃了道路,雖然堵的情況仍然存在,但比以前有序得多。
接下來說茂名的城市標志性雕塑——《希望之泉》。之前雖然去過茂名,但一直沒進到市區,這一次終于坐車經過見到了,就在明湖商場門前,油城四路、油城五路、人民中路與人民南路的中心位置。說實話,乍一看,真沒看懂,只看到三個人舉著四個球。
茂名城市雕塑《希望之泉》
后來,我問茂名的朋友,才知道:這三個魁梧的人像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托起代表四個現代化的圓球,寓意托起希望之泉,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據說這雕塑是1987年建成的,比湛江的城市雕塑還早三年。
然而,跟湛江的“三把刀”一樣,茂名的網友對“四個球”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各種)蛋、(各種)球、丹藥、石頭、荔枝、雪糕球、湯圓、煎堆等,有的還編了些笑話。
有一位網友說得很誠懇:“日曬雨淋,城市雕塑太寫實寫真了不好,茂名原三茂鐵路紀念碑設計就很有內涵,而明湖大轉盤的‘希望之泉’則相當缺乏藝術品味,再加之后來的人行天橋一圍,即擋了人們的視覺,又讓人免不了許多聯想,真的該改一改了!”
看來,湛江、茂名作為粵西的兩兄弟,群眾對城市標志性雕塑的評分都不算高。我認為,城市跟人一樣,都是有年齡的,是不斷發展的。三十多年過去了,小孩也長成了大人,小時候最喜歡的東西肯定不能代表成年后的需求,所以,該換的還是要換,該拆的還是要拆。
不過,如果是有歷史意義或寓意很好的雕塑,那不但不能拆,還要加以保護。比如,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尿尿小孩”雕塑就有400多年的歷史。這座雕塑有一個愛國主義傳說——
17世紀末,法國企圖把布魯塞爾納入自己的統治,向布魯塞爾瘋狂進攻。一天晚上法軍潛到城邊,安放炸藥,點燃了導火線,要炸毀城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被一個從屋里跑出來準備撒尿的叫于廉的小男孩發現,用尿把導火線熄滅,又叫醒睡著的大人們,投入戰斗,打敗法軍。
這尊雕塑不僅是歷史文物,還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設計得惟妙惟肖,哪怕只是一個小雕塑,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民前來瞻仰。
就廣東來說,各城市的雕塑設計,也有比較出色的,如廣州的《五羊石像》、珠海的《漁女雕像》、惠州的《客家女雕像》都設計得不錯,設計美觀,內涵豐富,也不會有太多歧義,值得湛江和茂名借鑒。
珠海的漁女雕像
我個人的看法是,湛江和茂名也有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和傳說故事,不一定非要用現代素材來展現城市風貌。另外,也可以采用抽象的雕塑設計,讓人產生各種聯想。
關于湛江和茂名的城市雕塑,你認為該不該拆?歡迎留言討論。